第205章 史书的答案-《朱允熥赵宁儿》


    第(2/3)页

    李至刚心中暗道,“所以从筹划新政开始,就已经定下铁腕之策,绝不和官绅妥协!”

    “宋神宗后来对官绅妥协,应该就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应该就是赵宋的朋党之争,太多掣肘牵绊,王安石独木难支!”

    “原因之三,王安石.....把事情想得太好,有些脱离实际了!”

    作为读书人,尤其是李至刚这个级别的读书人,他看待那些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事,是不会人云既云的。

    做官的,能做到参知政事那个级别的,有傻子吗?能没能力才干吗?

    王安石毁誉参半!

    所谓的毁,是五花八门。

    但赞誉,却是不约而同。

    他王安石的政敌苏轼,在王安石下野之后相逢一笑泯恩仇。且对王安石的道德操守,才能文章赞不绝口。

    就连朱熹夫子在指责王安石变化的祸害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于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李至刚和这些古人一样都是读书人,所以也了解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在赞誉王安石的时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为,其实他们在心里也赞同王安石变法的某些观点。

    某些,而不是全部。

    “正如司马光所言,不能任用善于敛财之人!”

    李至刚心中继续暗道,“王安石是不善敛财的,但他的变法是要赵宋国库开源!就好比青苗法,不让地主官绅给百姓放高利贷,但是却允许官府借贷给百姓!”

    “呵!”李之刚心中笑道,“地主官绅不是好东西,官员就是了?如此以来,国家账面上的收入是增加了,官员们灰色收入也更多了,但是....百姓的负担只怕更重了!”

    “王安石,应该是把事想得太美好了!”

    李至刚心中再次感叹,“正如他所做读孟尝君一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称赞孟尝君善于笼络人心,而王安石则说孟尝君若真是善于笼络人心,何至于手下都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士?”

    “而且孟尝君若真有才干,一个齐国就足以对抗秦国,何至于用养士这种办法?”

    “在他看来,孟尝君所谓的笼络人心,只不过是虚伪的表象罢了!”

    “他说得很好,说得很对!但他恰恰忽略或者是没看清一件事,现实!”

    任你志向滔天,但现实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想得好做得差,现实就是人生在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妥协让步。

    而看不清现实,对于李至刚这种级别的官员来说,则是最为致命的创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