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黎珩和俞钦的比斗,很快经南乐坊当日围观众人之口传遍了整个郡城,城中甚至还有好事者给黎珩送上了一个“蛮刀令”的名号。
但这与黎珩无关,对于大周百姓喜好给人取外号这件事他早就麻木了,这两日来他一直深居简出,每日在陶信别院里给他讲解五等军功制的细节。
今天是最后一次讲解,黎珩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心事,应下的事迟迟未完成这种感觉对他来说并不好受。
陶信可能是只有面对“同类”时才能听得进去课,平时也想不了太多,他对于五等军功制大加赞赏:
“见功而行赏,因能享爵禄,有了此法,何愁麾下将士每战不奋勇争先?当真妙啊!”
面对陶信的夸赞,黎珩轻抿了一口热茶,方才劝阻道:
“信公子,智者应势施策,此法亦有局限,我也不过是将此策用于在绝境之下激励士气,还请信公子勿要将其当做灵丹妙药,若是实在对此策喜爱,可在麾下近卫部属中小范围施行,勿要扩大范围。”
“嗯?我看珩哥儿这法子乃上佳的政令,我方才还想将此策献于老头子在全郡推行呢。”
“郡守大人不会采纳的。”黎珩淡笑着摇头否定。
“这是为何...?”
陶信不明所以,但黎珩却再没有说一个字,只是笑着低头将手中茶盏一口饮尽,起身告辞。
他给陶信的这个最终文本,已经是根据军功制在登峰具体落地细节做过数次修改迭代而来的最新成果。
比如考虑到受赏的兵卒们可能无法分身耕种土地,特地指派了农户负责田地,一概费用由当地府库支出。
比如为了防止兵卒贪图封赏去偷割己方尸首或杀良冒功,特定规定了必须为穿戴头盔的首级,并严格规定了验功流程。
......
林林总总数十项明细下来,涉及到的地方可谓是极多。
但即使改了这么多,五等军功制终究只是黎珩临阵激发士气的权宜之计。
黎珩发现军功授爵制度若要大规模推广,甚至更进一步,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
那就是大周士族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