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组合拳(3)-《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儒家思想讲究尊卑有序,是这个时代基本的一种社会秩序,被遵循了千年。

      尊卑有序就是把人分成几个等级,无论是文化和身份上都进行分层,比如君是君,臣是臣。

      要是这个时代讲人人平等,那首先皇帝就得第一个下马。

      官绅阶级是为帝皇服务的,是尊贵的,享有税赋优免特权,可以三妻四妾,可以雇佣奴仆等等。

      读书考功名就是为了跨越这个特权阶级的,可以享有各方面的优免,见官不跪,在朝当官有权,辞官还是士绅。

      而且这种特权是所有人都认为天经地义的,是天下所有人为之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现在朱由崧要摊丁入亩,让天下所有人的田都要交税,无疑是逆流而上。

      改革不是光嘴巴子说了就行的,得下面有人帮你去实施。

      所以首先就得有理由,一个让绝大多数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朱由崧并不觉得现在提出改革过于激进了,因为只有先搞摊丁入亩,稳定天下农民,才能尽快收商税。

      大明末年这个乱世,比之宋朝的环境更糟。

      宋朝能收商税是因为国有资产牢牢被朝廷控制,而明朝的“开中法”早就被人玩废了。

      商业全被南方官绅们把持,如果先收商税,地方士绅会像万历时期一样,敢直接打死税官。

      万历时期地方士绅打死了朝廷税官,经过他们一番歪曲事实宣扬,民间百姓反而拍手称快。

      可以想象皇权在民间的影响力,完全比不上南方地方士绅。

      明末江南会没钱?富得流油好不好,但是钱都在那一丢丢的少数人手里。

      朱由崧的想法是通过摊丁入亩,除了增加国库税收,同时也是理清地方吏治,给大多数普通百姓让利,取得天下百姓支持。

      他想到了另一种方式,可以让官绅们闭嘴的理由。

      改革就得争取大部分人,打击小部分人。

      朱由崧要争取的对象,就是江南一群躺平了的读书人。

      明朝鼓励学习,尤其喜欢修学校,所以文风鼎盛。

      人们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求学热情空前高涨。

      童生们拥挤在同一条路上,走向同一个目标,就是做朝廷的大官。

      结果导致人才出现了膨胀,出了大批的秀才和举人,造成了一种现象,明末的读书人比之前面的任何朝代都要卷。

      明朝前期只要考中了秀才功名,就已是人人羡慕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