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孙奇逢-《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2/3)页
建奴鞑子占据北直隶时,孙奇逢率领家乡弟子,光复容县,力主抗清。
可惜孙奇逢势单力薄,很快就兵败,许多家乡子弟惨遭满清杀害,后来逃难到河南,在学生的庇护下坚持教书育人。
孙奇逢的思想理念是务实不务虚,主张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反对静坐空谈,强调实修、实功论。
孙奇逢对待儒学内部的门户之见、是非之争,不求异不尚同,有教无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学求实方法论。
这个时空孙奇逢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孙奇逢在家乡组织抗清兵败,逃离河北老家,流落河南时,锦衣卫密探找到了他,在朱大典的接引下,将他护送来应天府已有一段时间了。
这样一位力主抗清的文坛大佬,还是北方人,怎么可以让他闲着。
这可是朱由崧当前急需的人才啊。
现在南京国子监的学子,大多都是恩荫生,就是一帮官僚子弟刷文凭的地方,这种人怎么能用。
革新改制,需要实干派,朝廷急需一批敢干、能干的读书人,所以朱由崧创建了一个培养官吏的新学院。
新的官吏学院一切准备就绪,开年后就要招生开学。
朱由崧召见孙奇逢,就是打算委以重任,让他做新学院的祭酒。
~~~
孙奇逢已经在武英殿恭候多时,见到朱由崧来了,连忙行礼,
“草民参见陛下。”
孙奇逢都60多岁的老人了,却精神烁矍,声音洪亮,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
这位历史上可是活到了90多岁的,这精神面貌就是不一样啊,不知道他那么艰苦的环境,是如何做到的。
“孙先生,让你久等了。”
“恭候君父乃应有之理。”
朱由崧可不会让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直站着,连忙让田成搬了凳子,“孙先生,坐,快坐。”
“谢陛下。”孙奇逢侧身坐下后,“不知陛下召草民来,有何事?”
“孙先生,朕知你学识渊博,召你来,实是有事请教。”
“请陛下明示。”
朱由崧轻咳一声,一脸正色的问道,“孙先生,不知如何方能兴国安邦?”
孙奇逢暗暗吃了一惊,皇帝问的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大啊。
孙奇逢认真沉思了一小会,说道,“回陛下,只要军中将帅敢战,朝堂文臣死谏,地方官吏忠君爱民,自可兴国安邦也。”
“那不知如何方能让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官吏忠君爱民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