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战争序幕-《军火代理人》


    第(2/3)页

    “1937年呐,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火车道修到了济南……”文辉收到消息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哼出了一段熟悉的旋律,“开始喽!!”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在奢求和平?日本人占据的那些土地难道不是你们的?战死的**就这么无关紧要?难道说你们自清末就形成了割地赔款的习惯?”想从叶琳娜嘴里听到好话很困难。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想了解这些可不是光看书就能领会的,你要学的还多着呢!”对于连珠炮一样的问题,文辉没有半点回答的兴趣,说起来又要浪费一番口水。军阀,派系,思想观念,人物性格,时局判断,两军力量对比,当前国策,历史遗毒,两国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有太多太多的原因了!

    何况宋哲元退到保定以后依然幻想着张自忠能通过谈判将日本人摆平,和平解决事变,这样他就能够率军返回平津,继续当他的草头王。但事与愿违,张自忠从北平传回消息,日军仍然在源源不断地从关外开来,战事没有结束的迹象反而扩大了。所以说真不能太指望这些“高层脑袋”,他们不是蠢货,恰恰相反,一个个都聪明的过了头。

    与其费脑细胞研究这些还不如考虑一下国府的订单,第三批十个师,又追加了十个师的装备,一共二十个师的装备,单子虽然大,可是现在运过去也来不及了吧。堆在南京,要么被毁掉,要么资敌……可是人家黄金都搬过来了。

    “你说我们找个什么理由拖延交货呢?之前交付的太痛快了,这下很难办诶。”文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想让我出面唱黑脸就直说,你们还真是含蓄!”叶琳娜见文辉没有被七七事变的消息影响也放下了心。

    “嘿嘿,那就拜托了。不过别把他们推到苏联人那边去了,中日关系恶化,你们这群毛子倒是会抓住机会。”文辉指的是苏联和民国修复关系的事情。

    原来历史上战争爆后,民国方面的主要军火来源变成了苏联供货,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援助正式开始,大致可总结为:1、苏联向国民政府提供贷款;2、条约以英镑形式缔结;3、贷款从提供后第2年分5年偿还;4、供应2oo架飞机和2oo辆坦克;5、全部贷款的3/4以金属偿还,1/4可为茶叶或其他消费品;6、细约在莫斯科签订。

    中国前后支付给苏联的物资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o892吨,锌6oo吨,汞56o吨,铋18吨,茶叶3o293吨,生丝3o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oo吨,猪鬃634o吨,桐油8868吨。可以看到,我们卖给苏联人的,都是一些好东西,尤其钨矿,锡矿,锑矿,桐油,猪鬃这些战略物资,别忘了当时苏联也是国际上不受欢迎被封锁的苦逼,其他的国家可提供不了这么大的量,苏联人一点也没有吃亏!所以别在整天抱着苏援吹逼了,这些玩意儿都是正儿八经以物易物换回来的,真要是援助那就不会掏这么多物资了!这次说是援助还不如说是一次救急的军购!

    双方协商谈判顺利,和斯大林的会面也没有波折,三批次贷款换来的军火物资,极大的解决了国府战备物资匮乏的窘境,这些物资尤其是苏式火炮,成了战争后期主要的火炮力量。而且从供应数额和供应时间上看,苏联人可比德国人大方且高效的多(很痛快的答应了贷款),而且苏联人给出来的武器价格也比德国人的更良心,但是质量上可就没法和德国人比了,更不要说之后的美援。

    当然这种援助也是具有政治交易的意思,国府希望和苏联夹击日本,苏联人希望国府拖住日本人保护自家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如果土地不接壤,毛子会这么好心才怪)。这次交易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两边各取所需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