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老子的可怜-《孺子春秋》


    第(3/3)页

    吕荼没有说话,眼睛眯着,看着夕阳下的长安城。

    端木赐继续道:“第二幅是两座大山,一座低矮,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一座高耸入云,白雪皑皑”

    “那时候夫子说这是老子告诉我们:山的生命力不在于山有多高,而在于这座山的基础有多大!这就好比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有多富强不是说这个国家的大夫官员们有多少财富,懂多少礼仪,而是在于普通的民众有多少财富又懂得多少礼仪!”

    “夫子当时说完,还发出了,‘善哉,老子!至哉,老子’的感叹!”

    端木赐说到这儿没有继续说下去。

    当年是留下了四幅画的,可是最后一幅是列御寇所留。所以吕荼不提,端木赐自然不言。

    至于第三幅,端木赐老了,或许忘了。

    吕荼把目光从夕阳下的长安城收回:“孤那时五岁还是六岁,孤忘记了,孤那时觉得孔夫子所说的好有道理”

    “可是这些天来孤就坐在这儿看着夕阳反思,孤发现孔夫子说的又没有道理”

    “既然要珍惜时光,又知道‘大河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何还要傻乎乎的,孜孜不倦的,用相反的做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这很矛盾,是的,很矛盾!”

    端木赐沉默,他知道吕荼的意思,但是他不能解释给吕荼原因,因为他的夫子在那个从无盐邑回来的路上,给他们说过,那是他门中人的秘密。

    “孤以为老子这第一幅画中真正的意思是:人要站在源头看,才能把事情的开始到结束看清楚”

    “是的,看清楚,但又看不清楚,就像是那河流,看见了河水的表面平静,看见了河水表面的激流,可是河水下面呢?”

    “看不见!孤看不见,没有人能看见!”

    “可是大部分人自以为站在事情的根本上,来源处,就能看见,悲哀啊!”

    端木赐闻言再次沉默。吕荼所言很有道理,这何尝不是老子的另外一种合理解说呢?

    “两座大山,一座郁郁葱葱包涵生命,可是它低矮,低矮的让人不能尊敬他,仰视他”

    “一座白雪皑皑,高耸入云,所有的人都仰望他,希望能站在之巅,可是之巅后的寒冷与孤独又有谁知道?”

    “孤原先是座郁郁葱葱的山,他包涵生命与活泼,所有人都是依靠着他紧靠着他,在他的身上而活,可是如今呢,这座山老了,变成了第二座山,它白雪皑皑了,所有的人开始远离他了,因为他老了“

    “他不能再带来食物,不能带来遮蔽爆烈酷热的郁郁葱葱了”

    “他好孤独,他真正的成为‘孤’了”

    “子贡啊,孤这一生,其实都没有逃过老子所遗留的那两幅画啊!你说可笑吗?孤的人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