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陈秋实:从小处着眼,从大处抒怀-《特别会说话》


    第(3/3)页

    我承认,我个人的观念和意识里也并不是一个完全能做到男女平等的人。我跟女生一起散步我一定要走在外侧,因为外侧临近汽车道会比较危险,跟女生吃饭一定会抢着付账。我想,如果北极代表极端大男子主义,南极代表极端女权主义,赤道代表绝对的男女平等,那么我应该是一个站在北回归线上的人。但是,我相信中国绝大多数的女性也并没有站在赤道上。

    我有一个朋友,他与女友曾经共同租住一套月租金3500元的公寓,女孩月收入8000元,男孩月收入3500元,他希望与她平摊房租,这引起女孩非常大的不满,她认为房租就应该男人掏。可是当时他一个人的收入真的无力承担全部房租,不是他不想,他发誓,只要今后他的收入提高了,他是愿意承担全部的,如果富裕起来,他也心甘情愿让她不工作,就这样养着她。但是眼下,他是个又穷又丑的小人物,收入没有女孩高,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大家其实都不在赤道上,我们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吧。

    我是一个有很多瑕疵的人,虽然我愿意一生追求完美,但是我仍旧清楚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因为如果真的有完美的人,那就不再需要民主制度,直接把那个完美的人找出来当皇帝就好了。天降伟人不都是自称完美的吗?

    在节目结尾导师互动中,我对乐嘉先生说道:我知道,男人女人这点事儿,几千年都没有说清楚,要不怎么叫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我是代表不了中国男人的。

    我们应该尊重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言论叫作“一家之言”,我陈秋实说出来的话又不是真理,更何况是在男女这种不能讲理的事情上。

    我是个有大男人情怀的人,我喜欢军事、枪械、武术、刀具、老派动作片,但是我骨子里却一点儿也不想当个大男人,我也喜欢旅行、喜欢猫、喜欢咖啡、喜欢看书写作、喜欢晒着太阳吃水果。我之所以拼命要去做个大男人,是因为中国许多女人骨子里都想去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人,只要有一个男人的肩膀来依靠就好。而一个小女人身边必须有一个大男人,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安稳、安全与和谐,你能想象一个小女人跟一个小男人生活在一起得是多么虐心的状态么?

    每个人的成长速度是不同的,就连女孩的青春期都比男孩来得早。于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男孩买不起女孩喜欢的东西,太正常了。于是女孩会说,等到我50岁的时候,青春不再、美貌不再,你给我买得起化妆品我能变美么?你给我买再漂亮的名牌衣服我穿了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这女孩说得很有道理,我从不怪这些女孩的这种想法。这是整个时代的困惑,而同样也是男人的困惑。作为一个男人,我也能够想象,等到我50岁的时候,我终于能够随便走进精品店想买什么买什么的时候,身边却没有了当年的爱人,这又是何等的凄凉。

    小结——这是语言的力量

    《我是演说家》归根到底,还是一档电视节目,作为中国演说类节目的第一品牌,已经承担了许许多多的使命,这些使命甚至已经沉重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是,我始终感谢在参与《我是演说家》节目过程中需要的善良的人,节目组的诸多同人为这个节目付出了辛苦,每天熬夜应对繁忙的拍摄任务,还要应对我这个资深处女座的各种拧巴、拧巴、最拧巴。感谢睿智而且和善的导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刘嘉玲女士私下里是十分友善的人,你也知道她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女王大人的状态,但是镜头外面其实完全不是那样。

    举个例子,我是从来不找明星合影的,因为我觉得明星一出门每天有上百人拉着人家合影,肯定是很累很烦的,去凑什么热闹?我以前做游艇类电视节目的时候,有无数机会搂着模特在游艇、私人飞机上拍照,然后发朋友圈,但是我从来不敢这么做。因为那游艇又不是我的,跑上去拍一张又能怎样?与明星合影的感觉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所以每次在导师们身边晃来晃去,我也没提出过合影的要求,只有刘嘉玲女士主动拉着我合影,于是就拍了一张,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我只有一张跟刘嘉玲的合影可以拿出来炫耀而已。

    节目杀青,庆功宴的时候,我已经饿成狗,导师、领导同志们在那里寒暄,我就在角落里吃吃吃,然后刘嘉玲就端着酒杯过来了:“秋实,我来敬你一杯,你表现得很好。我看你一直坐这儿,我还等你来找我喝酒呢,你也不来,那我来找你好了。”

    关于其他几位导师,以及我和我的导师张卫健先生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后慢慢地讲给你们听吧。对于张卫健先生,我觉得暂时只能引用一句俗语“大恩不言谢”,剩下的故事未完待续,你们懂的。

    这若干次的演讲下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与肯定,我们让语言发挥出了美好的力量。我听说,东北某个县城的理发店把《大东北》放在橱窗里循环播放当招牌,澳大利亚的华人说我消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说,如果当初印尼有足够多的东北人,那场血案绝对不会发生。当海外华人因为受到我的影响开始组建东北同乡会的时候,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是多么能够凝聚人心。

    当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老师将《大东北》作为表演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们看时,让我这个从来没有读过表演专业,靠着看电影和看书学习表演的人感到十分得瑟。当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告诉我,国内知名法学家的专业著作一共也就能卖出几万册,但是你的《法治中国》的视频让几千万人看到了,你对普法宣传的贡献比你想象中大,这让我这个只有法学学士学位,连司法考试都考了3年的初代律师感到无比荣耀,因为我终于为这份我所热爱的事业,贡献出了绵薄之力。

    节目结束以后,我回到律所工作,继续做合同、见当事人,业余时间去演个儿童剧、微电影,生活是平静的,我也喜欢这种平静。于是,有朋友告诉我,首先,既然你拥有一份说话的技能,为何不用这份技能多做一些事,为百姓说话的使命,不应该随着一个电视节目的完结而止步。

    其次,演讲的技能在许多行业中都是十分有用的,既然你有这样一些技能,为何不将它传授给更多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更多的年轻人掌握了语言的力量,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为自由与正义发声,这又何尝不是一项功德。于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未来,我会继续我追求完美的平静且矫情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我也会想办法,将语言的力量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一个人有力量,他就是个勇士;一群人有力量,那就是一支军队;而一个国家的人都拥有力量,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强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