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舔包的快乐】-《我的学习变质了》


    第(3/3)页

    至于那些丹药。

    江小谷都一一拿出来看过之后,告诉陆鲤:“除了常见的凝灵丹、疗伤药之外,这四瓶,都是高级丹药!你看,这个是回灵丹、回春丹,都是接近于一星丹药的高级丹药。”

    “一星丹药?”

    陆鲤倒是第一次听说丹药也分星级的。

    江小谷点头道:“是啊,平时普通人能买到的丹药,最高也就是高级丹药了。而能够上星的丹药,只有真正踏入修灵者行列之后,才会陆续接触到。十大名校里,就设有很多古法炼药,和灵力医学的专业。这些专业,在灵武大学里可都是香饽饽专业哦。”

    “原来如此。”

    想来也是,医生这个行业,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香饽饽行业。

    在这个灵气复苏的世界里,人们不仅要修炼,更药随时面临着妖异与灵兽的威胁,随时会受伤,甚至丧命。

    即使是平时不伤性命的切磋,比武,也是会受伤的。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医师和药师的地位,自然是比寻常职业要高很多。

    说到专业。

    陆鲤倒是没想过自己以后要学什么专业,事实上,他连灵武大学里都有什么专业都还不是很清楚。

    想着,就见江小谷又从小包里拿起另外两个明显精致很多的玉瓶。

    “看这个,这是‘结阴丹’,这个就是货真价实的一星丹药了,据说服下结阴丹后,一个月内身体都会变成可以直接吸收阴气的体质,通过吸收阴气,可以在体内结出阴珠!”

    说到阴珠,江小谷便拿起另外一个精致玉瓶,就见那玉瓶里,就躺着两枚泛着微微红光的珍珠大小的珠子。

    “这个就是阴珠!这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黑铁级以上实力的人吸收后,可以大幅提升灵力,它的价值,远超一星丹药!没想到,这妖异居然有两颗!”

    闻言,陆鲤也不由诧异的看着这两枚阴珠。

    不由问道:“那他自己为什么不吸收掉,还留到现在?”

    “也许,他是想拿去卖了吧。这阴珠,不仅可以直接吸收,更是炼药的一种珍贵材料。在炼药圈很抢手的!属于有价无市,即使有人卖,也能卖出高于市价的存在。”

    “能卖多少钱?”

    说到钱,陆鲤可就不困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肯定不低于这个数!”

    江小谷说着,伸出三根手指在陆鲤面前扬了扬。

    “三千万?”

    “怎么可能?!而且你说的是华夏币,华夏币是普通人和低级修灵者之间交易的货币。高级的修灵者之间,都是用灵石交易的。”

    江小谷顿了顿,又道:“一枚阴珠,至少能换来三百枚下品灵石!也就是三枚上品灵石的价格!”

    “三百枚......这么多?”

    陆鲤不由讶异。

    如果按照市价100万一枚下品灵石来算,三百枚就是........三亿!

    而这里有两枚阴珠,也就是,六亿!

    六个亿啊!

    直接秒变亿万富翁啊有木有!

    当然,灵石的价格,就像前世各国之间货币的汇率一样。

    是随时会发生变动的。

    今天还值100万的灵石,可能下一秒就卖95万了。当然,也有可能变成105万。

    但也大差不差。

    江小谷也点头道:“本身结阴丹就是一星丹药,一星丹药的价格都是至少五十枚灵石起跳的。阴珠的价格自然是只高不低。何况,这两枚阴珠的成色都是极好的,肯定值300枚下品灵石这个价。”

    江小谷解释道:“阴珠的成色是根据它的颜色来看的,越红,成色越好。”

    陆鲤看了一眼玉瓶里的阴珠。

    的确,上面的红色,几乎红得发黑。

    毕竟是从一头青铜级的妖异身体里结出来。

    青铜级这三个字,本身就价值上亿。

    “我明白了。”

    陆鲤说着,便从玉瓶里倾倒出来一颗,递给江小谷,道:“喏,这是你的。其他的我先收着,以后出去了再分给你。”

    斩杀那鲨头妖异,也有江小谷的一份功劳。

    陆鲤自然不可能把所有战利品占为己有。

    “其他的就不用啦,我只要这个。”

    江小谷也没有客气,从陆鲤手里接过阴珠,展演笑道:“这么好成色的阴珠我还是第一次见,就当做是我在这个遗迹里带出去的,给师父的纪念品。”

    闻言,陆鲤也点了点头。

    他知道江小谷自然是不缺这些东西的,毕竟,有那么一位厉害又神秘的师父,估计什么都不会缺吧?

    虽然在遗迹这么长时间,陆鲤收获了不少好东西。

    但这些好东西加起来,恐怕都不及江小谷送给自己的护身玉佩珍贵!

    而这护身玉佩,江小谷送了四个!

    一个在陆鲤身上,其他三个,则给了陆鲤的家人。

    不过,说到纪念品。

    陆鲤不由把所有东西都送入异次元空间之中,随后看着异次元空间里,放满了红色的,如心脏跳动般忽明忽暗果实......

    自己,貌似也带了不少这个遗迹里的“土特产”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