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可谓是高知家庭出奸细,人心人肺涮火锅。 有没有知识不知道,但绝对很刑很可拷。 不过。 开天辟地间,到处都是不愿意服输的国人。 在各种多重的压力之下。 华夏的文艺工作者,也带领着华夏的文艺工作,逐渐向上攀登。 金教授回想着当年的种种。 又看如今种种。 感慨之余,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是几代人的岁月。 一个又一个真正的国人顶尖艺术家亮相维也纳。 如今,这文艺工作的历史接力棒,也传递给了崭新的下一代。 由下一代的人,于历史的画卷之上,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循环。 现在确实公知少了。 但网红多了。 如此底蕴方才造就这古典音乐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 何人能没有压力? ......可能只有那些没什么文化的网红,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入流音乐从业者罢了。 私营化的产业,付了钱就能去的。 但演出和演出含金量能一样? 都是去故宫玩。 你花钱买门票进去,和领导邀请你进来参观,是一个概念? “自费”与“受邀”。 那可不是一个概念。 无知,无文化,低俗的网红,与不入流的音乐从业者,从不知天高地厚,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对艺术,对美的敬畏。 仅仅为了面子,反而做出不要脸的行为。 花点钱去镀个金,逢人便说自己在金色大厅演出过。 如小丑般上窜乱跳,令人啼笑皆非。 文化上的虚荣心源自于自身的不自信。 ...... 但,这一次演出的意义完全不同。 李少杰的演出,可绝对不是网红与不入流级别的。 更不需要让驻奥地利使馆的文化官员们头皮发麻的帮忙送票。 【我就在这站着,邀不邀请我,你得考虑清楚。】 这才是正经的高端文化自信。 自强者才能被尊重,而不是投机取巧钻空子,扯虎皮拉大旗。 不然,人家看戏的老外,或者被你花钱重金邀请的老外乐团,看你的眼神。 都是鄙视。 奥方愿意授予李少杰奥方的“荣誉指挥”与“名誉教授”,这一层透露出的信号,其实就是在主动的攀关系。 会方便后续继续邀请李少杰担任一些金色大厅演出的表演者或指挥。 并且,根据时间判断,有极大的可能是为了新年音乐会! 正经做到了“站着就把荣誉全挣了”。 这玩意就类似李世民当年认李耳一样,这叫“名正言顺”。 当年,为了让民族乐团来到金色大厅,面对世界上最挑剔的一群观众,展示独属于东方的色彩与韵味。 不知道多少部门,多少同志,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经过了外人不知道的无数波折后,才让属于华夏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于金色大厅之中转动。 李少杰一行人,来到了维也纳后。 更是体验到了这种震撼与感触。 仿佛聚集了无数的期盼与炽热的光芒。 就在驻奥的大使馆中,在大使的主动带领下,厨师和家属们全都动员了起来。 为从家乡而来,准备于金色大厅为国争光的这些艺术家们,接风洗尘。 很好,压力再+1。 “杰哥,你感觉......怎么样?” 随行的小文书笑呵呵的问了起来。 “算是切身体会到了......前辈们的那种使命感吧。” 李少杰摇了摇头,微微一笑。 “这次准备的很充分,只可惜......演奏我这篇乐章的,不是咱们的国交啊。” “不是?” 小文书马上就懵了。 你不都带着国交来了吗? 似乎明白了小文书的意思。 李少杰摇了摇头。 “与国交确实有节目要展示,可最想展示的......是我和维也纳爱乐合作的那首乐曲。” 小文书有点疑惑。 看到小文书的表情,李少杰更是有种异样的感觉。 开始理解了前辈们当初面对“技不如人”时,那种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强的心态。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第一。 哪怕是西洋乐,不达到世界第一......那也算愧对先人! “我准备了两个曲目。” 李少杰叹了口气,说道。 “一首,是西洋乐与民族乐的一种融合,音乐的风格,是非常现代化的国风,属于流行类,比较通俗,于宣传上是会占据优势的,更加娱乐化一些。” “另一首啊,是纯粹的西洋乐曲,非常西洋化的纯粹古典乐曲......” “而想以这种纯粹的西洋古典乐曲,来征服维也纳,征服全世界的观众,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