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红崖河》


    第(2/3)页

    苏厂长见厂来上访的人走了,于是便也起身往外走,刘局长忙叫住他说:“老耿去了你们那不几天就撂挑子了,这样厂的工作还是由你主持一下,等局发个临时文件说明一下。

    苏厂长听了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刘局长见苏厂长像是不情愿再接这厂长,于是来火了:“怎么撤了你的职耍起性子了,怎么虾圈不是你的责任?我这两天成了孙子,到处跑兄弟单位说小话帮你化缘,你不领情还耍性子。你可别把我惹火了,要是真的来火了,我把你的党票给没收了。”

    苏厂长看看刘局长点点头说:“局长,我就是太累了。既然还让我主持一下厂子,那我听你的。”苏厂长思量一会又说:“局长,我有个重要的事想跟你回报,你看是否可行。”刘局长听了朝沙发示意一下让他坐下说。

    苏厂长坐下后思量一会,问刘局长能帮凑多少钱。刘局长说我帮你弄个几万,先开一个月工资,解一下你的燃眉之急,你还得想办法让厂运作起来。苏厂长点点头说:“先有这么个当口,红崖海丰集团有想往厂子注资的意向。”

    刘局长问这事你怎么不早说,苏厂长说这事就是昨天的事。接着苏厂长把苏琪如何去红崖找张辉远,张辉远如何说是有往厂注资的意向,跟刘局长详细的说了一遍。刘局长听后愣了半晌,然后自言自语的说:“海丰可是个有钱的主,张辉远更是名声在外,他们的企业接二连三的上,要是他们真的能往咱厂注资这可是好事。苏厂长说咱是国营厂,私有资本进咱国营厂,不知这可行不可行。

    刘局长听了咬了咬呀说:“先不管这些,你马上和张辉远联系,这线可千万别断了,看看这事究竟是真还是假,要是真的我马上找县唐书记,让唐书记再帮咱把把关,这样咱不至于出什么差。”苏厂长领悟的点点头。

    苏琪因在厂是老职工,并且一直作生产统计工作,可以说,在冷冻加工行业生产运作是比较内行的。为此他来到海丰冷冻加工二厂,领导便让她担任生产助理,主要负责生产数据汇总,上报给生产和厂领导。

    苏厂长从局里回到厂子,经过反复斟酌后,便往海丰打电话找张辉,可打了几次电话都说张辉远不在,苏厂长无奈便打电话找苏琪,苏琪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又临时负责厂子,并叫她找张辉远约定时间面谈。苏琪听了觉得自己刚通过张辉远找着合适的活,要是再去麻烦人家不太好,于是便问父亲,是不是过段时间再研究这事好不好。父亲说非常急,一旦过段时间,他们没有合适的资金这事就没戏了,苏琪觉得也是,于是她便请假打辆出租车去了海丰。

    苏琪来到海丰,经过询问后得知张辉远外出不在村里,她决定去找张辉远父亲,让他父亲带话给张辉远,于是,她便让出租车去了海丰冷冻加工厂。

    马二嫂在食堂刚下班,见一辆出租车进院后,苏琪从车里出来,于是便招呼苏琪走了过来,问工作找妥了没有。苏琪说是找妥了,在镇上海丰冷冻加工二厂,马二嫂问干什么活,苏琪告诉马二嫂还是搞生产规划统计。马二嫂又问她今个来做什么,这下可把苏琪问短。苏琪觉得注资的事八字没有一撇,现在不能跟马二嫂说,一旦事不成还弄个沸沸扬扬,于是苏琪掩饰的说,是找张董了解一下生产统计的一些事。可马二嫂此时,已经看出苏琪脸上的一丝表情变化,于是不由自主的,脑子里的那根线又绷了起来,接着便迎合几句后离开。

    张辉远回来很晚,吃晚饭时候,张作栋便跟张辉远说了苏琪来找他,是提他父亲约和你面谈注资的事。张辉远思量一会说:“这事你帮我推敲一下看可行不可行。县冷冻加工厂是一个老牌的国有厂,规模比我们的二厂还要大。他们并不是厂内经营不善,而是他们在东港养虾,连续两年赔钱把厂拖垮了。据我了解,他们养虾这两年赔了百万左右。银行为回收贷款卡住了厂的资金回流,致使厂现在无法正常运转,处于停产状态。”

    张辉远见父亲没言语只是细心的听着,于是接着又说:“我们办一个厂,从建厂到开始运营需要一年多,想有利润需要近两年。要是我们给他们注入足够资金,那么他们便会马上正常运转。按他们的生产能力,以及我们的销售能力,我觉得会获得一定的回报。”

    张作栋听了点点头说:“这事我是赞成的,不要把同行都看成冤家。如果他们厂能回复起来,对我们应该是有益无害。一个是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再一个可以朝产业规模发展。如果我们这行在这里形成规模,可加大我们在这行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的企业就会进一步拓展,并且还会推动货物出口的便捷。”接着张作栋便语重心长的说:“辉远,他们厂现在处于危难时期,工人无奈出来找工作,他们离开原来生存的环境,拉家带口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咱要是能帮还是帮一下。你要是资金有困难我可以帮你想办法。”张辉远领会的点点头,并说近几天我着重研究这事。

    苏琪第一次来,马二嫂得知她来找工作,并且也得知她已经结婚有了孩子,没去考虑其它,可第二次来她看得出苏琪说话吞吐,眼神像在掩饰什么,于是她脑子里的那根线又崩了起来,她觉得这么多年是不是和张辉远就是有关系,他们是不是像田玉山说的那样亲密。都知道,马二嫂这人是个好事也善于管事的人,于是在厂早饭过后便来到杨明春那里。

    杨明春搬了新居小买点就不再开了,这样杨明春的日常就是料理家务上,马二嫂来了杨明春自然很高兴,于是说:“二嫂,我只从小卖店不干了,与大伙接触少了,心里老觉不得劲了。”

    “可不是吗,去小卖点买东西没事能姥唠,可现在小买点不开了,我还真有些不习惯,和你唠嗑的机会少了”马二嫂说着便扫视一下屋里问:“怎么不见你婆婆?”

    “老太太有个习惯,没事就愿意出去溜达溜达,刚才出去不大会儿。小娜上学校,长安上幼儿园,过了年也要正儿八经的上学念书了。”

    “真快呀,这小长安也快要上学了。你看你现在可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你真是个有福的人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