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尽管今年的雪来得有点早,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年一直反常的天气。
南京街头人流如云,热闹繁华的景象不减丝毫。
在这热闹非凡的背后,却鲜有人知,大明朝廷即将发生的种种大事。
随着军政院的调兵令,神机营开启了巡察南直隶,维稳地方的行动,朝堂上下都知道皇帝对于新政改革的强硬态度。
这几日,有锦衣卫押着一批批官员、或是巨贾名流进京,送入北镇抚司诏狱。
南直隶大半的地方巡检使、闸官、典使都被换了。
阮大铖有了军方的支持后,加大了清查各州府土地田产的力度。
据说阮大铖离开常州府后,又跑去把镇江府的知府撸了。
而且大肆鼓励检举揭发,普通人给钱财,读书士人给官。
下级揭发不法上司有功,直接让他顶替上司的官位,平民揭发不法士绅,给予一半家财。
这大有一副在地方上搞风搞雨的节奏。
锦衣卫也忙着到处抓人,指挥使陈明遇从扬州府回来后,就一直待在诏狱不见人。
新的农业税率标准也重新定出来了,并且已由内阁复核通过,经通政司镌刻后颁行全国。
一项制度的革新,其实就是因为旧的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不得不做出变革。
再不革新,大明就得亡了。
其实土地和税赋制度,都是一直在变的。
原始社会时期,一个氏族共享生产资料,人们使用共同的工具,一起劳动,一起收获,然后一起分享食物,不用交税,也没有贫富差距。
后来随着部落和国家的出现,也就产生了阶级。
西周时期,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
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官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土地和百姓。
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出自西周这里。
先秦时期,国家允许土地私有制,秦统一六国后,黔首自实田,开始对私人土地征税。
到了西汉,因为秦末战乱,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为了方便人口管理,以户籍形式的税赋制度出现了。
南北朝至唐朝,主要实行的是以均田制为依托的“租庸调”税赋制度。
直到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度开始失去社会根基,于是出现了“两税法”。
第(1/3)页